世事纷繁,诗书静心
登飞来峰之巅
宋·王安石之诗
在飞来峰上耸立着一座塔,高不可测达千寻之长。
曾听闻于鸡鸣声中可见初阳升腾。
对于那些困扰视野的浮云,我,因为我已经站在了最高处。
飞来峰顶的塔,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其高度不仅为后续的远望打下了基础,更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根据古老的传说,当晨鸡啼鸣时,天边就会洒满朝霞的光辉。这一景色既表现了广阔与辽远,也代表着黑暗的消散与光明的降临。
突破眼前的困难和险阻并非难事,只需登临更高层次以观察事物的本质。这样的道理,在王安石的诗句中得以充分体现。就如同“登高望远”,那高高在上的视角让事物尽收眼底,即使是浮云也无法阻挡。
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身在此山中,却难识庐山真面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皆以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去看待事物,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思想深度,更赋予了诗句丰富的哲理意味。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正值壮年的王安石在游历浙江鄞县后,回到江西临川老家时,经过杭州写下了这首诗。彼时他初涉仕途,抱负不凡。此诗不仅表达了他的宽阔情怀和雄心壮志,更传达出一种昂扬向上、不畏艰难的奋发精神。
相较其他同类登高望远的作品,如杜甫的“望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安石的诗更多地展现出一种无畏向前、勇于攀登的豪迈之情。他的这种精神也被后世誉为励志之佳句。
回望王安石的人生与诗歌,他的胆识、魄力及胸怀都得以体现。他在政坛上的作为以及后来的熙宁变法也顺理成章。虽然与司马光等人的不同,但王安石与苏东坡等人在地方任上时都为百姓带来了福祉。
在喧嚣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应保有善良与感恩之心;而在政者则更应怀有济世利民之意。如此方能活出真我、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