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我们常常目睹到传统节日的庆典,尤其是皇宫里举办的“承应戏”。每当元宵佳节、元旦、中秋、春节等时刻,这些庆典就会如火如荼地展开。它们往往太平、歌颂帝王的功绩。戏文主要由朝中大臣执笔,字句间蕴藏着深意。诸如中秋时节的《丹桂飘香》、《霓裳献寿》等剧目,都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庆典日子,如太后、皇帝、皇后的寿辰,皇家的婚礼等,也会请来戏班进行表演。其中,《百福骈臻》这一剧目尤为典型,它传达了吉祥美满、庆祝幸运、好运与美好即将到来的寓意。
《百福骈臻》的剧本(总本)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料。
你是否好奇过,“骈”字如何发音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字的奥秘。
读音与含义
“骈”,读音为pián。它的同音字有“便宜”,当表示不贵之意时读作此音。在字形上,它是左右结构,偏旁部首包含“马”字。这个字原本表示两个人同乘一马车,即“駢”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右侧的人形被分为上下两部分,逐渐形成了两匹马并驾的意象。它的基本含义是表示并列。
在古代文学中,我们常遇到骈文。
说起骈文,大家可能对《滕王阁序》比较熟悉,它是一篇典型的骈文。那么,怎么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骈文呢?
其实,駢字的含义就是并列。简单来说,骈文就是由成对出现的对偶句构成,也被称为四六文。它讲究声律的协调、辞藻的华丽,有时会有堆砌之嫌,而意少文多。
骈文最早起源于汉魏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在唐代的科举制度下,诗文辞赋多源于骈文的律赋,其中公文常采用骈文体裁。
至此,你是否对“骈”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