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瑞烟浓,佳节贺冬喜气扬。绣帘轻卷笑语喧,尽享家欢心自安。”这等欢庆氛围,是古代人们欢度佳节的生动写照。而这个佳节,正是即将来临的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是冬日的第四位使者,同时还是四时八节之一。
冬至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呢?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方的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呈现出最倾斜的角度。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这一天,白昼会慢慢变长。古人的观念中,冬至是阴气极盛至极点,阳气开始萌发的时刻,太阳到达最南端,白天缩短至极点,夜则变得特别长。人们称其为“冬至”。
当冬至来临,它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已经开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入九”、“数九”的开始。民间谚语有言:“三伏热如夏,三九冷似冬”,自冬至开始,天气逐渐转冷,而阳气也开始逐渐回升。天地间的阳气启动新的循环,力量逐渐增强。
那么,冬至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呢?
在古代,人们过冬至的场景热闹非凡。早在尧帝时期,我国先民便观察太阳和星辰的运行规律来制定历法,指导农事活动。在冬至这一天,他们有贺冬、拜冬的习俗,并会准备丰盛的冬至宴与家人共享。这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个祭祖的日子。在古代,人们甚至将冬至视为新年般的庆典,它是新一轮的开始。这正如民间所说的“冬至大如年”。
如今,“数九”的习俗依然广泛流传。
那么对于后续天气变化有何影响呢?
在民间,人们会根据冬至当天的天气来预测接下来春节时的天气情况。比如一句民谚说:“冬至若在月底到,寒冷难以逃避掉”。而今年冬至在何时?这个冬天是否会特别寒冷?另一个谚语则这样形容:“若冬至时天朗气清则春节或现杂乱气象。”还有说法称“如果冬至出现在月底预示着生意兴隆。”这些谚语背后都有各自的寓意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