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
坐以待毙,此成语意指在极端困境中不积极寻求出路,而是选择静待其亡。此成语的简拼为“zydb”。
该成语源于三国蜀汉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其中提到了‘惟坐而待亡’,意思为若不积极进攻敌人,我们的事业将遭受损失,的事业会走向,而我们则只是在那里坐等的命运。
它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遇到和困难时,选择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被动地等待不幸降临。这并不符合大众的作风,哪里有,哪里的群众就不会坐视其,而会选择奋起反抗。
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束手待毙”、“难逃”、“在劫难逃”,都传达了同样的贬义色彩。反义词如“柳暗花明”,则表达了困境中寻找出路的积极态度。
繁体写法为“坐以待斃”,此成语在语法上常作谓语、宾语、定语,含有贬损之意。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的成语。需要注意的是,“毙”字在此成语中不可写作“毖”。在成语的辨析中,也提到了“束手待毙”这一相近的成语。
在英语中,该成语常被翻译为“sit still waiting for death”,意为坐等死亡。
关于此成语的谜语,其中有一个答案是“圆寂”,这似乎与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境界有关。
首字为“坐”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坐吃享福”、“坐怀不乱”、“坐镇雅俗”等。二字为“以”的成语包括“俭以养廉”、“掉以轻心”等。三字为“待”的成语中,“坐以待亡”再次出现,此外还有“用逸待劳”、“守株待兔”等。尾字为“毙”的成语中,除“坐以待毙”外,还有“朝荣夕毙”、“束手自毙”等。
对于同字成语接龙,《后汉书》中有一段成语接龙的记录。同音成语接龙则涵盖了一系列发音相同的成语,如敝帚自珍、香消玉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