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木构架的精妙连接
榫卯(sǔn mǎo),是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独特结构方式。其特点在于两个构件的凹凸部位相互结合,这种连接方式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在古代,榫卯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领域。木建筑的结构通常包括柱、梁、枋、垫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虽各自独立,却需以特定的方式连结,方能构筑成房屋。对于家具而言,榫卯则是其造型与构造的关键。各种榫卯做法虽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均承担着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得当的榫卯使用,能使两块木结构严密扣合,达到无缝衔接的境地。
榫卯结构可大致分为三类型:
其一,为面与面、边与边的接合,或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等。
其二,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横竖材的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与弧形材的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勾挂榫”等。
其三,涉及三个构件的相互连结,除了运用其他榫卯联合结构外,还有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托角榫”、“长短榫”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33种榫卯结构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古代榫卯结构中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
1. 楔钉榫
2. 挖烟袋锅榫结构
3. 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榫卯结构作为古代木构架的精髓,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柔性结构体。它不仅能承受较大的荷载,还允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形。在荷载下,这种结构能通过变形来消耗部分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