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良马与劣马有着明确的评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人不论马匹的优劣,只懂得一昧奉承,甚至将劣马赞为佳骑。
传说中,元朝蒙古族是一个以马为荣的,马匹对于蒙古而言,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身份与地位的体现。下级对上级的恭维之词常常伴随着对马的赞美,尤其是拍马屁的行为逐渐成为了对上级的奉承之举。
拍马这一动作逐渐成为了奉承的代名词,即便话语各不相同,拍马的动作却成为了一种共同的表达方式。这一现象被后世称为“拍马屁”的起源。随着蒙古族文化的融入,这一习惯渐渐在汉文化中流传开来。
有人猜测,“拍马屁”的起源并非真正拍打马匹的屁股。由于较少骑马,便将这一行为误认为是拍打马匹的屁股进行奉承。
还有另一种说法,曾经塞外有一位财主得到了一匹骏马,欣喜之下邀请三个女婿前来饮酒。席间,财主让女婿们作诗赞美这匹马。为了讨好财主,三个女婿各展才华,纷纷吟咏佳句。三女婿因才思有限,只能拍打马的屁股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一举动让财主哭笑不得。
“拍马屁”一词原本是夸赞马来博得主人欢心的行为,后来却成了讽刺那些专门谄媚奉承、讨好他人的人的词语。在早期,“拍马屁”仅是一种风俗习惯,并无贬义色彩。
至于蒙古语中是否也有“拍马屁”这一词汇,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汉语中,这一词语逐渐演变为对人的讽刺,成为元朝以后的一种文化现象。
据传日本将这种拍马屁的行为发展为一种职业,并生意兴隆。有消费者表示尽管需要为恭维奉承之语付出费用,但他们依然觉得高兴不已。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无论如何变换花样,马屁总是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