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收藏的热爱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而更倾向于对器物的钟爱。而与骨质瓷的邂逅,就发生在近几年的一个短暂瞬间。初次相遇在日本东京的杂货店里,我选购了一套红茶杯,后过专家的指点,才得知这是来自日本鸣海的骨质瓷。
说到瓷器,的地位无可替代,犹如鼻祖般的存在。早在元朝时期,马可·波罗将陶瓷带到了欧洲,使得陶瓷在欧洲市场上风靡一时。从16世纪到18世纪,陶瓷被众多皇室和贵族视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
尽管如此,欧洲的瓷器制作在18世纪开始追求更高的标准。英国的乔西亚·斯波德通过将煅烧后的骨头与瓷土等材料混合,成功研制出传统的硬质瓷,其质地轻薄、透亮、白皙,为骨质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至今,骨质瓷已有逾两百年历史。它以其独特的特性——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成为了宫廷与贵族的珍藏品。骨质瓷不仅美观典雅,而且具有使用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这种瓷器的质地轻盈而坚硬,透光性和保温性适中,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奶白色。它的制造工艺精湛,主要厂家分布在欧洲和日本等地,如韦奇伍德、皇家道尔顿等品牌都享有盛名。
作为陶瓷大国,也不甘示弱。70年代末,唐山成功研制出第一件骨质瓷,这标志着在高档瓷器领域的自主创新。最近有机会参观唐山陶瓷博物馆,看到馆藏的骨质瓷器琳琅满目,令我深感自豪。
虽然骨质瓷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不足。其可塑性较低,难以手工制作,主要依赖工业化生产。这使得它在艺术创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由于工艺复杂、用料考究,骨质瓷仍然是少数能够生产的。
如今我们收集到的骨质瓷多以实用餐具、茶具和咖啡具为主。尽管如此,骨质瓷因其高超的工艺和独特的材质,依然被视为实用器中的“白富美”。只要用心寻找,市集上仍有机会发现它的踪迹。有时缘分到了,便会自然降临。
无论是中古店还是市集摊位,都值得我们去淘一淘。或许有一天,你能凑齐几套大品牌的骨质瓷,那将是一种难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