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与诗人介绍
在唐代,有一位因刚直敢言而屡次进谏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做杜牧。他的一生中,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流放。唐武宗会昌二年,年已四十的他,因与当时宰相李德裕意见不合,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至池州、睦州等地。据传,某首诗作于此时期,在睦州创作。
杜牧简介
杜牧,生于公元803年,约逝于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之一。因其诗风独特,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晚年,他居住在长的樊川别墅,因此后人称其为“杜樊川”。杜牧的作品集为《樊川文集》,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
初冬夜饮诗注解
在初冬的夜晚,杜牧偶饮以解胸中郁闷。他以汉代名臣汲黯自喻,淮阳多病偶。客居他乡,衣袖上沾满霜露,只有与之相伴。这里的“”指饮酒自娱,而“霜”不仅指自然界的霜降,更寓含了风霜、旅途的艰辛之意。
台阶下的积雪如同堆簇的梨花般洁白无瑕。试问来年,又是谁将在此凭栏遥望?砌下之雪、梨花与凭阑之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与哲思的画面。其中,“砌”指的是台阶,“谁此”意为何人在此,“阑干”则指的是栏杆。
杜牧的文学成就与主要作品
杜牧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清明》、《山行》、《江南春》、《泊秦淮》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有《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商山麻涧》等名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杜牧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与时代背景。无论是抒发个人情感还是描绘自然风光,杜牧的作品都充满了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