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飞渡江洒江郊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2025-01-1204:24:11生活经验0

茅屋逢风叹

杜甫(唐代)
一曲长歌诉心声,秋风怒号破茅庐。

八月秋风起,风声如怒号。卷走我屋上三重茅,飞渡江去洒落江郊。高枝挂起长林梢,低落漂沉至池塘深坳。南村的童子,见我有气无力,便嬉笑成群欺我弱小。公开夺走茅草进竹去,我口焦唇干难呼喊,归家只可依杖长叹。

瞬息风停云暗涌,秋天将至显得更为苍茫。多年的布衾,寒冷如铁质。我那可爱的孩子,恶卧使它破裂损毁。床头屋漏无处干燥,雨滴绵绵如麻线未断绝。自从经历战乱,我少有安眠。长夜湿漉难眠,何时才能迎来曙光?

我想要宽广大屋千千万万间,为天下寒士们庇护安暖的家。即使风雨不可侵扰如山安稳,也要为之祈愿。面对现实的艰辛与坎坷,我又何尝不期望眼前能突兀出现如此的庇护所?哪怕我的茅庐独自破损,我受冻至死也心甘情愿。

《秋风茅屋叹》是杜甫的深情之作,一首古诗行间流露出他的生活困境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秋天。当时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一座简陋的茅屋以安身立命,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狂风骤雨使茅屋遭受重创,杜甫一家陷入了困境。

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的背景下,杜甫由个人的遭遇联想到天下苍生的苦难,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全诗以七言为主调,节奏明快而情感充沛。内容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1. 秋风摧屋:描绘了狂风的肆虐与茅屋的破败。

2. 童子抱茅:描绘了南村童子抱走茅草的情景,反映了社会的贫困与。

3. 夜雨湿眠: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一家在风雨中艰难度日的情景。

4. 忧国忧民:诗人的心境升华至对天下寒士的关怀与忧虑。

此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杜甫运用生动的形象和贴切的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表达了对个人不幸的哀叹,又体现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