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于《庆余年2》的追剧旅程中,我在每集开篇之时常自问,上一集中讲到了哪个关键的情节呢?对于我来说,似乎并不只限于个人的感触。才刚刚迈入三十多岁的阶段,我竟开始察觉到记忆力的微妙变化。回首过去,我并非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至少对于曾经记下的点滴,我曾了然于心。如今为何我的大脑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敏锐?难道真的是因为岁月不饶人,我们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在我深思熟虑之后,发现除了岁月带来的生理变化,更多的是其他因素的影响。记忆的减退并非单纯由年龄所决定。记忆和学习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说到记忆力,若我们将其理解为记忆的深度和持久性,那么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儿时的一些深刻画面,仿佛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这并非因为我们刻意去记忆并反复复习,而是因为那些画面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心的感性逐渐被理性所取代,情绪体验在记忆中的作用逐渐减弱。
再谈及学习方式,那些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知识,如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和数学公式,往往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离开学校后,许多人在自学时往往无法达到在校时的学习强度,尤其是缺乏周期性的复习,导致记忆的流失速度超过学习速度。
再来看待学习的纯粹性和记忆力之间的关联。其一为专注力的问题。在学习期间,较少的外界干扰确保了我们能够专注学习。但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因素时常干扰我们的注意力。其二为系统性问题。比如语文、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如今我们的学习往往缺乏这样的系统性。其三为目的性问题。年轻时的学习常常充满梦想和信念,而成年后的学习动力则相对较弱。
对于非考试而言,若想在日常中比他人进步一点点,持续地输入知识是关键。例如,每天深入研究一篇文章,计划性地阅读几页书,尽可能地边看边记。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定能找到学习的状态并提高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