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次来袭,北京亦有一例核酸检测呈阳性,一时间囤积粮食、涌入超市抢菜的声音又起。但经过这两年的洗礼,大家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食物储备习惯。每逢,为何依旧会有些许恐慌呢?民以食为天,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忧虑,也是无法避免的。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真实需求,探讨一个合理的食物储存方案。
俗话说得好:“一切恐惧,源于未知。”如果我们对自己的食物需求和物质补给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自然就不会轻易去超市抢购。接下来,我将帮助大家计算一下一个人一个月(30天)的食物储量,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家中人口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将以常见食物个体为单位进行计算:
1. 谷物方面,每日300g的摄入量,一个月约为9KG,一袋10KG装的大米或面粉足以满足需求。
2. 蔬菜部分,每日400g的摄取量,一个月大约需要12KG。这相当于8棵大白菜或40个土豆(虽然土豆更多是作为淀粉来源,但在北方人的餐桌上,它也是冬季不可或缺的蔬菜)。
3. 水果需求方面,每日300g的摄入量,一个月约为9KG,这大约相当于两个大西瓜的重量。
综合上述数据,如果我们家中储备了相当于10公斤大米或面粉、一定量的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等食物,以及食用油和食盐等必需品,那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做到高枕无忧。对于期间的囤积食物建议,我们只需按照一个月的需求量进行储备即可。
为了确保食品供应的同时避免浪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物资补给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还可以储备一些可以长久保存的食物,如大米、面粉、豆类、调味品等,它们的保质期以年甚至更长为单位。这些食物就像我们的定期存折一样,让我们心里更加踏实。
以上这些食物中包括干货如香菇、粉丝、腐竹等,罐头食品以及蜂蜜等。这些食物的保存时间较长,可以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能量补给。
我的“战略物资储备箱”里就存放着这些食物。除非保质期将近,否则我们一般不会动用这些储备。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一个极简者家里的全部食物》,里面详细列出了我自己的食物储备清单。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回看那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