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时分,当您打开朋友圈,一定有那些与艾粿相伴的客家朋友身影跃然其中。艾粿,这个时令的清明甜点,它的诞生恰好在清明时节,艾草在生发之气和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春日里的美食佳品。
我有一个相识的客家人朋友曾与我分享,他们家的孩子们从小与艾草有着不解之缘。孩提时代的小病小痛,艾草总能派上用场:或是在肚脐上敷一敷,或是煮一大碗艾草水来驱寒,亦或是制作成艾枕、艾囊来驱邪避蚊。在清明祭祖的仪式中,红豆沙艾粿更是孩子们争相品尝的美味。
艾草,对于春日养身来说,实为一种极佳的时令野菜。它温中逐冷,除湿气,尤其适合用来给宝宝积攒生发之气。客家人对待艾草的方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身经验。
艾叶,这味食同源的草本植物,性味苦辛、性温,归经肝、脾、肾,其暖身的功效被广泛认知。常以艾叶泡脚,对于宝宝着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再配合喝一杯葱白红糖水,往往能使宝宝一觉过后,流鼻涕、怕冷等感冒征兆消失。
使用艾叶时需注意,若是宝宝体内有热,则应避开艾的使用。过犹不及,热证之人用艾,犹如火上浇油。关于艾叶的使用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澄清。例如,用艾叶泡澡并不能透发湿疹痱子,反而可能加重出疹;高烧后或久病不愈导致津液不足的宝宝也不宜使用艾叶;对于用艾叶治疗口腔溃疡等热症的说法,更是需谨慎对待。
那么在端午之前,我们该如何利用这新鲜的艾叶呢?若是用来驱寒入汤的用,新老艾叶的区别并不大;但若是给宝宝制作食物,新艾更佳。我教您一个小窍门,烹煮前加盐、冲洗艾叶,可以减少其苦味。比如可以尝试制作艾叶炒饭和艾叶蛋花汤,它们不仅颜人、味道可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时令食材的敏感度。
再者说,除了食用,艾叶的外用也有许多妙处。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根据时令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食材和菜肴。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有这样一种作物既能祛风散寒,又能温气,实为宝宝成长路上的良伴。待到端午过后,随着夏季的到来,我们便不宜再给宝宝食用艾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