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真迹 颜真卿书法作品

2025-01-1300:11:05百科知识0

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件作品,虽非以书法作品之姿诞生,却以其独特的背景和情感内涵,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瑰宝。其纵长28.2厘米,横广72.3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稿背后,是常山太守颜杲卿及其子侄们在安禄山叛乱时的英勇抵抗。季明作为杲卿的第三子,与真卿有着紧密的家族联系。他穿梭于常山、平原间,为两郡的联结和忠诚于王室传递着重要信息。常山失陷后,季明惨遭,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在悲愤交加的情绪下,一气呵成此篇文稿。

因情绪难以平静,文稿中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正因为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此幅字作显得凝重而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其通篇波澜起伏,时而声泪俱下,痛彻心肝;时而低回掩抑,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张敬晏题跋中曾言:“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此篇《祭侄文稿》的起草状态正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而鲜于枢更称其为“天下第二行书”,这一评价被历代书家所公认。

文稿分页之处密密麻麻钤满各种印章,显现出其历史厚重感。《祭侄稿》具有三大特色:

一、笔法圆转遒劲,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其厚重处如黄钟大吕,细劲处如金风秋鹰。笔触流转自然,痛快淋漓。

二、结体章法开张自然。此稿打破了“二王”的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字间行气随情而变,圈点涂改随处可见,生动多变。

三、墨法渴涩生动。此稿因使用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等工具而形成浓重而枯涩的墨色。这种墨法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祭侄文稿》的局部与高清图像亦为人们所关注。在繁复的文字中,可窥见其岁月的痕迹与艺术的魅力。

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时,第十三叔银青光禄……以清酌庶羞之祭于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此处为文稿的部分内容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