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久以来居住在青岛这座滨海城市,家与大海的距离并不遥远。在我十岁之前,虽然经常品尝晒干的海蜇,却从未亲眼见过海里鲜活的水母。
初次在海上遇见水母,是在一艘从青岛驶向上海的客轮上。轮船在广阔无垠、湛蓝的大海中破浪前行,我倚靠在船舷边,目睹了蓝色海水中漂浮着硕大的半透明白色物体。他人告知我,这就是水母。他们解释说,鲜活的水母在水中游动,而当我们将其从水中捞出并晒干后,就变成了我们食用的海蜇。虽然这听起来有些绕口,但简单来说,水母和海蜇其实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状态。
十岁时,我在船上远望水母,虽距离较远未能看清其构造。然而到了二十岁,我对海钓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在钓鱼的小船上看到水母在船边游动。虽然我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鱼儿身上,但偶尔也会注意到水母的存在。
有一天,烈日炎炎,我们在小船上被太阳炙烤得汗流浃背。突然,有人兴奋地叫喊起来,指向不远处一个特别大的水母。我们所有人都起身准备捕捉这个巨大的生物,其中一人手持一个大捞网。有人开玩笑说,水母没有眼睛但有耳朵,或许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大海蜇沉入水底,让我们无法再看见它。
正当我们感到失望时,却意外地发现水母再次从海底升起。我们齐心协力用网兜将其捞到船舱内。这个新鲜的海蜇非常大,遮盖了小船的半个舱底,估计重达三四百斤。
关于新鲜水母身上的有毒黏液会蜇人的说法,我曾多次徒手捉海蜇却从未被蜇过。我仔细观察了船舱里的海蜇,它的头部呈乳灰色并带有半透明状,下方则有众多触须。有人认为只吃海蜇的腿部分更有嚼劲,但我仍带回了海蜇头。我使用盐和醋清洗了海蜇头上的黏液后切碎搅拌,品尝时感到清爽无比。
离开青岛后我来到渤海之滨的葫芦岛那里也盛产海蜇。一次我在夜里听到狂风大作的声音第二天清晨发现许多海蜇被风吹至岸上这让我轻松地收获了大量的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