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木心的一首诗,在文青中传诵不断,其中有几句被人们津津乐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确实有一种古典美。对于现代人来说,写信这种沟通方式,也确实颇有难度。
字要写好,不能太过潦草。写信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书写知识。
古代书信的书写格式包括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含义。
称谓语就是如何称呼对方,这通常是书信的开头。比如,对于家中长辈,我们通常会在称呼后面加“大人”二字;对于平辈和晚辈,则有“仁兄”、“贤兄”、“君”等称呼。“女史”是旧时对知识女性的尊称。
提称语则是在称谓语之后,对收信者的赞美和敬语。比如“尊鉴”、“台鉴”等,用于表示对收信者的尊重和敬意。
思慕语则是书信中的一种寒暄语,用于表达写信人的思念和牵挂。比如“暌违日久,甚是牵挂”等。
正文则是书信的核心部分,用于表达写信人的主要意思和内容。
祝愿语则是书信的结尾部分,用于表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福和祝愿。比如“此致敬礼”、“敬颂春祺”等。
而署名则是书信的最后一部分,用于标识写信人的身份和姓名。
在今天,虽然我们更多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沟通,但了解这些古代书信的常识,不仅可以让我们在阅读古文时更加游刃有余,也可以让我们在写信时更加得体和规范。
比如,在回信时使用“迟复为歉”,可以表达自己的歉意和诚意;在给长辈写信时使用“敬上”,可以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敬意。这些小小的举动,都会让我们的信件更加得体和规范。
无论是写信还是其他形式的沟通,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