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接连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浙江宁波、广东深圳、广西北海等地,海水倒灌成为热议的话题,而在上月,辽宁、河北、天津等地也经历了相似的情形。尽管大多数情况下的海水在一段时间后自然退去,但这种“非寻常现象”依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亘古以来,大江东去、百川入海是自然界的常态。在特定条件下,河水倒流、海水倒灌的现象也会发生。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侵入原本由淡水的河道,甚至渗透到内陆地区。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海水倒灌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吗?今年的情况是否具有特殊性?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应对呢?
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市民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记录,这两天当地确实发生了不同程度地海水倒灌现象。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风暴潮预报室副刘秋兴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他表示,受今年第24号台风“万宜”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出现了风暴增水。具体到浙江宁波、广东深圳等地,位达到了橙色警戒潮位,导致局部低洼区域出现海水漫滩。
这种海水倒灌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一个月前的10月,辽宁省盘锦、营口、大连等城市也遭遇了海水倒灌,部分街道社区被水淹没。当时渔民张兴华凭借多年经验分析,那次异常增水主要与外海大范围风暴潮波的震荡回流和天文的叠加有关。
海水倒灌、潮汐涨落是地球尺度的现象,其生成原因非常复杂。其中,风暴潮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当强风吹过海面形成巨浪时,会推动海水向岸边涌来。如果恰逢天文大潮,即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叠加导致的涨潮,海水在风暴潮和天文大潮的双重作用下会形成更高的潮位。
对于这种情况,刘秋兴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预警预报工作,特别是针对天文大潮期风暴潮过程的预警预报。开展台风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东南沿海风暴潮预报技术研究,以及河口海岸区域风暴潮、天文潮和洪水耦合机理预报技术研究。沿海低洼地区的居民在天文大潮期应做好防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