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滋味万千,独恋饺子之香。饺子,这小小的面食,却蕴团圆和圆满的寓意。在我们的重大节日里,饺子总是不可或缺的。今天,就让我为大家细说这传统的面食——饺子。
据传,饺子源于我国传统的“交子”之时,又被称为“角子”或“扁食”。自光武帝刘秀推行干支纪年法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因其广泛的食用范围和悠久的历史,饺子的形状和吃法都颇具讲究。
一谈到过年吃饺子,这其中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为了象征“团团圆圆”,人们在包饺子时还会将它们摆放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交子”的形态。在干支纪年法中,腊月三十的晚上到正月初一的时刻,是亥时向子时过渡的交子之时。人们在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不仅寓意着早生贵子、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还寄托了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期盼。
通常,人们会将面团擀制成标准的圆面皮,经过多次对折、切割后,放入馅料,再对折锁边,将两个角叠压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角子”造型,即所谓的“扁食”。
在大年初三这个赤,由于赤狗是愤怒之身,意寓小人招惹,故此日老人们通常不希望孩子们外出活动以免口舌之争。于是便有了“捏小人嘴”的饺子包制手法。
而到了大年初五,饺子的制作和吃法则更显独特。人们会以捡来的柴火煮饺子,因为柴与财谐音,意味着招财进宝、鸿运当头。在这一天,饺子还会被包成元宝的形状。
说到冬至吃饺子,更是有一个温暖的故事。据传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见乡亲们因冻伤而苦不堪言。于是他命弟子在冬至这天将草包入面皮中制成耳朵状的饺子分发给乡亲们食用。此后,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便在北方流传开来。
如今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但每逢传统节日仍对饺子情有独钟。这不仅仅是因为饺子美味可口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于亲情、过往和乡愁的怀念。每当节日来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饺子时那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便显得尤为珍贵。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温馨的场景逐渐减少。今天与大家分享这些关于饺子的讲究和习俗就是为了留住这份记忆、这份情怀和这份乡愁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