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稻香四溢,又到了欢庆丰收的美好时节。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已经走到了第四个年头。
丰收,是这片土地上最深沉的期盼和最朴实的情感。千百年来,大江大河的滋养,高山丘陵的庇护,以及稻黍稷麦的哺育,让丰收深深地烙印在人的心灵深处。
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如今的丰收景象已然与往昔有所不同。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的农耕模式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现代化的收割机械在万顷良田中穿梭作业,高效的公路网络则将粮食直接运送到粮库。这一切都彰显着农业的飞速发展。
与此仍有一些地方保留着原始的农耕方式。人们手持镰刀,背负沉甸甸的希望,以坚韧和毅力收获着粮食。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虽然艰辛,却也是人们对土地的深情厚意。
新旧交替,现代与传统在此碰撞交融。有人站在时代的前沿,探索未来的可能性;有人则坚守家园,传承古老的习俗。他们的故事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情感和经历?
放眼望去,随着全面脱贫的圆满收官,乡村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全国的自然村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他们有着怎样的想法和期望?
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无数挑战,与、自然灾害等抗争。这份丰收显得尤为难得。
在秋分之际,第四届丰收节来临之际,新京报的记者深入各地,感受不同的农业形态,探访丰富的丰收故事。他们寻找着那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乡村农人。
其中,有在崇山峻岭中辛勤耕作的传统农民;有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活发生改变的留守人口;还有回乡创业的青年,他们将传统的农业资源与现代的经营方式相结合。
他们是这场丰收的创造者,是农业现代化的见证者,也是农耕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故事就是丰收的故事,他们的艰辛与喜悦、记忆与期盼,是这个古老在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