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点介绍 十七孔桥的历史

2025-01-1403:50:00百科知识0

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横跨于西郊的昆明湖上,将东岸与南湖岛紧密相连。此桥的建造始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是园内最大的石桥,更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

桥身全长150米,由17个桥洞巧妙构成,一边连接着东堤,另一边通往南湖岛。它的造型既汲取了北京卢沟桥的特点,又融入了苏州宝带桥的元素,犹如天边的一道绚丽彩虹。

每根桥栏的望柱上,都精心雕琢着形态各异的狮子,总计大小544只,细节之处极为精致,生动得仿佛能活灵活现。桥的两端还饰有石雕异兽,充满了生动活力。北面的桥额刻着“灵兽偃月”,南面则题为“修炼凌波”,尽显皇家气派与文化底蕴。

近来,每年的冬至前后,十七孔桥都会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景点。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为的是观赏和拍摄那著名的“金光穿洞”美景。

相传,“金光穿洞”是颐和园的一大奇观。冬至前后,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桥洞之上,仿佛给每个孔洞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景色壮观无比。

那么,为何只有冬至前后才能观赏到这一奇景呢?有人或许会问,如果这样的美景能常伴四季该有多好。实际上,这是当年设计师精心计算的成果,他们让十七孔桥与南回归线的日落点呈垂直状态,确保每年冬至前后几天,落日的余晖能照亮桥的孔洞,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劳动的智慧和才智。

拍摄“金光穿洞”的最佳时机是在冬至前后的下午四时左右,但每天只有大约20分钟的观赏时间,可谓相当难得。每年冬至期间,前来拍摄的摄影爱好者多达数万人,大家都争相记录下这难得的美景。

若您错过今年的盛景,那就只能再等一年,到次年的冬至前后再次来到颐和园,欣赏那“金光穿洞”的壮丽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