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江
在电梯间中,我偶然瞥见镜框广告的一则“蒟蒻果冻”,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广告并未详述蒟蒻为何物,只展示了其做成的果冻形象,透出一种爽滑和Q弹的质感。尽管我对果冻的弹性有些许的疑惑,但我知晓蒟蒻即是魔芋,这也让我想起了猕猴桃、蹲鸱等食物的雅称。
在贵阳,我曾品尝过魔芋或蒟蒻制成的小吃。当地的酸辣魔芋豆腐其实主要由魔芋制成,虽与豆腐之名相似,实则与豆腐无干系。依据辞书的描述,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夏日秋来之际,魔芋的块茎被磨成浆液,凝固后便有了豆腐的模样与质地。我对这种小吃并不十分喜欢,反而更钟情于魔芋的古名。
《酉阳杂俎》记载了蒟蒻的生长情况,描述其根大如碗,秋日露水滴落便可生苗。《本草纲目》对蒟蒻的描述更为详尽,详细介绍了其出产地域、栽种方法、收获与食用方式。读之令人感到仿佛能闻到魔芋的香气。
蒟蒻一词,可以拆分为蒟和蒻,分别指代蒟酱和蒻草。左思的名篇《蜀都赋》中提及巴蜀的富饶,其中便有蒟蒻的身影。唐朝刘良对蒟蒻的解释,不仅让我们了解其植物属性,还揭示了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而《本草纲目》中关于蒟酱的描述,更是让我们对这种植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南方的习俗中,蒟子被视为珍贵的庭实之物,常用于聘妇之礼。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草语》中更是详细描述了蒟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将其与南越国的生死相联系。这也使得我们对蒟蒻的了解不仅限于食物,更涉及到了历史与文化。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了唐蒙出使南越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枸酱。虽然有学者认为蒟酱与枸酱并非同一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窥见古代的商道与历史。
至于蒟蒻的现实功用,早已超出了零食或小吃的范畴。《农书》中提到其救荒之用,而李时珍则认为其具有疗效。在古代的法律与习俗中,蒟蒻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如今,魔芋成为小吃或零食已是常见之事。但在其完成“华丽转身”之前,必然是经历了食物不足到相对富足的阶段。如此想来,这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更多关于生活变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