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侃章
诸暨苎萝村,坐落于苎萝山脚下,因孕育了千古西施与郑旦而闻名遐迩。
据东汉《吴越春秋》记载,西施和郑旦的出生地就是苎萝山。
关于西施故里的所在地,汉晋唐宋史册地志均有清晰记录。而苎萝村的相关记载,则以诗词为主,尤以北宋诗人为多。
苎萝山村位置图详见明《苎萝志》。
苎萝村是西施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苎萝山、浣江、浣纱石、西施殿、西施滩等共同构成了诸暨西施故里核心景区。
这篇小文主要讲述北宋杜衍、丁宝臣、秦观三人关于苎萝村的诗作。
一、杜衍的《题苎萝村》
杜衍的《题苎萝村》是一首七律,诗中描绘了苎萝村的美景与历史。诗中以景叙史,将苎萝山、浣纱溪、浣纱石等巧妙地融入其中。
杜衍是越州山阴(今属绍兴)人,曾担任要职,善诗工书,是绍兴历史上有重望的贤臣。
二、丁宝臣的《过苎萝村》
丁宝臣,作为诸暨知县,也写下了异曲同工的苎萝村诗作。他的诗作情感深沉,对苎萝村的思古之幽情悄然生发。
丁宝臣是今江苏常州人,声望显赫,有德政在民,被尊称为越地的循吏。
三、秦观的“苎萝村冷起闲愁”
时光流转至秦观时期,他的词中描绘的苎萝村已满目荒凉。与杜衍、丁宝臣的作品相比,秦观的词作更具沧桑感。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作情感丰富,充满浪漫气息。
历史上的《太平寰宇记》、《嘉泰会稽志》等史志书籍,也对苎萝村的相关记载提供了支撑。
苎萝村作为西施故里的一个节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除了诗词,还有比苎萝村更小单元的“西施坊”“西施里”等历史遗迹,这些都为研究西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他唐宋时期歌咏苎萝山等的诗作,可另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