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便以数字寓吉凶,数文化深入人心,衍生出许多富含吉祥意义的习惯数字。诸如“七十二行,木匠称巧”,“七十二变,神通广大”,“三百六十病,唯有相思最苦”,“天下西湖三十六,杭州尤为佳境”等谚语,充分体现了这一文化现象。
为何汉语谚语中三十六与七十二的使用如此频繁?为何百姓对这几个数字情有独钟?这其中自有其缘由。
这些数字多为偶数,在文化中,偶数常被视为吉数。对于偶数的崇拜,正是这些数字备受喜爱的原因之一。
传统雅文化的影响亦不可忽视。闻一多先生曾指出,“三十六”、“七十二”是文化中的神秘数字,它们贯穿于古代经史子集。七十二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的五等分数,此数字源于五行思想的演化。大地上以“七十二”命名的事物屡见不鲜。诸如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皇帝七十二妃、《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等文化元素,以及庐山七十二峰、太湖七十二岛等自然景观,都深受历史、文化与自然的影响。“七十二”已然成为民间口头禅,每当遇到较大的数字时,人们往往以这一定数作为代称。
谚语作为日常语言中的瑰宝,充满生机与活力。它根植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与数字文化紧密相连。数字为谚语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使其成为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谚中对数字的崇拜与禁忌,正是汉数字文化心理的体现,对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