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所驱使。”此言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其意在于揭示人们为利益所动,为利益所趋的现象。
黄渤在成名之后曾言:“昔日在剧组,我曾遭遇各类人情世故,现今周围皆是友善之人,笑脸相迎。”此言背后,是他对过往经历的深刻体悟。他洞察世事,生活亦显得从容不迫。
如杨绛先生所述,当人处于低谷时,更易看清社会人情冷暖的真实面貌,而非表面的艺术化表演。这亦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北宋名臣吕蒙正,同样深谙人情世故。他幼时家道中落,被逐出家门,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苦不堪。临近新年之际,昔日的朋友与邻居未能伸出援手,反而投来冷眼与讥讽。
吕蒙正于是写下一副别具一格的对联。联文看似简单,实则深藏玄机。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横批“南北”,暗指缺衣少食,表达了他当时的困境与无奈。这副对联的巧妙之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有人领悟其意,纷纷赞叹。
在破败的窑洞中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吕蒙正,历经磨难后心志更为坚定。经过多年的苦读,他终于金榜题名,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这一转变,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
随着地位的提升,吕蒙正再次遭遇了昔日的亲朋好友与邻居。那些曾对他们冷嘲热讽的人如今却来巴结。吕蒙正深感人生百态,于是又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描绘了昔日的岁月,亲人的冷漠;下联则展现了今日的幸运,名利的喧嚣。这副对联恰如《增广贤文》中所言:“困顿时无人问津,显达时皆来逢迎。”吕蒙正的特殊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寒窑赋》,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与现实的无奈。
正因他在寒窑中的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吕蒙最终成为了一代名相。他的故事流传后世,人们常用“宰相肚量”来形容他的宽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