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情
【出处】《汉书·苏武传》记载。
【释义】鸿雁作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其迁徙的习性常常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的伤感。而鸿雁传书,则是指利用鸿雁传递书信。人们因此用鸿雁来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历史故事】
汉朝时期,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率领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前往匈奴。匈奴单于不仅不感谢汉朝的善意,反而因受坏人,了苏武一行人,要求苏武投降。面对金钱、厚禄以及冻饿的折磨,苏武坚决不屈服。无奈之下,单于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今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牧羊。
北海边上,人烟罕至,终年积雪。苏武只能以野鼠洞中的草籽为食。在漫长的日子里,他一边牧羊,一边着出使时汉武帝亲给他的旌节,心中思念着遥远的祖国。
夜晚,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以此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北海边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子。
后来,汉昭帝即位后,汉朝与匈奴再次议和。单于仍不让苏武返回汉朝,并谎称苏武已死。然而与苏武一同出使的常惠设法将苏武的情况告知了汉朝使者,并协助其想出了一计策。
第二天,汉朝使者按照计策见单于时提及:“若贵方真心与汉朝结好,则不应再欺骗我们。据传言,有一天我皇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一只大雁,其足上系有绸子,实为苏武写给皇上的信。信中言及他在寒冷的北海牧羊之事。贵方怎能谎称其已死?”单于听后大为,承认了谎言并表示悔过。他感慨道:“苏武的忠诚连飞鸟都为之动容。”而后,单于道歉并答应立即派人去寻找并接回苏武。
最终,经过漫长的后,苏武回到了长安城。汉昭帝接见了他,并带他至先帝庙里了汉武帝的灵位。他将那根象征着忠诚与信念的旌节交还给了汉武帝灵前。
这一段传奇般的故事,传颂至今,鸿雁传书的佳话成为了忠诚与信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