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目睹过静止不动的鸟儿?
《韩非子喻老》中有一句“一鸣惊人”。
你是否喜欢观察鸟类的动态,聆听它们的鸣唱?或许你已见过众多的鸟类,如杜鹃、画眉、麻雀、白鸽等。而我欲向你讲述一种奇特的鸟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可以三年间一动不动,三年间默然无声。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在春秋时期,晋文公于城濮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楚国,从而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战败的楚国元气大伤,不得不承认晋国的领导地位。不久后,老楚王离世,新的楚庄王登上了。这位新君即位后却饱受大臣们的诟病,他们指责他是一个无能的者。那么,这位楚庄王究竟做了什么呢?他是否励精图治、任用贤才,或是至少能按时处理国事?实际上,我们可能过于天真了。
楚庄王即位后的日子里,他仿佛只做了一件事——沉溺于后宫的享乐之中,每日饮酒至醺醺然。无论发生了多么严重的大事,他都置若罔闻。这样的日子,他度过了整整三年。一位大臣吴举看不下去了,他来到王宫,给楚庄王出了一个谜语:“有一只大鸟在山包上停了三年,既不飞翔也不鸣叫,请问大王这只傻鸟在做什么?”听到这个谜语后,楚庄王眼中闪过一道金光,回答了一句千古名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吴举听后终于明白了楚庄王的深意。
虽然楚庄王曾表示要一鸣惊人,但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却并未有所作为,反而更加放纵享乐。他的状态令人感到无可救。另一位大臣看到这般情形,心急如焚,竟冒着生命危险进谏道:“大王若再不思悔改,国将不国,臣宁愿一头撞死在此。”这次楚庄王深感其言之有理,内心受到了触动。原来这位平时看似废柴的楚庄王实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君主。他荒唐了三年,其实是在暗中观察谁才是可依靠的忠臣良将,谁又是那些纵容他享乐的。
三年后时机成熟,他决定不再伪装下去。他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事务,一就诛杀了数百名奸人,提拔了数百名贤能之人。像吴举这样的忠臣良将都得到了重用。在楚庄王与一众忠臣良将的共同努力下,楚国的国力逐渐恢复并增强起来,具备了与各路强国抗衡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