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中,人们常常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来评价遭遇困境的个体,这样的说法其实对极为不公。它不仅淡化了施害者的行,还将和施害者一视同仁,仿佛都是所谓的“坏人”,只不过程度稍有不同,不值得大众的同情。这种观点是极不合理的。
请记住,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当我们要求别人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时,我们自己却并非如此。这难道不是一种双重标准的表现吗?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良好的人,如果遭遇不公,就如同雨天中规规矩矩走在人行道上却被飞驰而过的车辆溅了一身泥水的孩子。我们怎能轻易地断定责任归属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这些微小的错误被心怀恶意的人抓住并放大,那么即使你拥有再多辩解的机会,也可能无法澄清事实。因为陷害者总是有所准备,而你则处于被动状态。你在明处,他在暗处。为了洗清自己的,你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策略来应对。毕竟,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小缺点,处理一个就已经让人焦头烂额,更何况是利用多个缺点来攻击一个人。
有时,我们会在网络上看到人们对他人微小的道德问题大加指责。我们不禁要问,就这?也值得反复提及吗?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失误或疏忽,却不能容忍他人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态度显然是双重标准。比如,有个人不慎掉落了一张纸巾,就被众多网友反复指责其不得体或不爱干净。我们真的没有类似的经历吗?我们真的愿意被这样误解和评判吗?
评判一个人的好坏,除了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外,还应考虑其行为是否符合大众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达到这样的标准时,我们才能说他是好人。对自我要求宽大而对他人要求苛刻的双重标准心态,并不是正常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