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龙是否必定会生下龙呢?自古以来,视龙为力量与祥瑞的象征。
在民间传说中,龙有九子,这九子各有特色,不同凡响。它们各自有哪些独特之处呢?令人着迷。
蒲牢喜欢音乐,常在琴头上驻足欣赏弦拨之声,因此在琴头上的雕像,多是蒲牢的模样。
另一位性格刚烈、好勇擅斗的龙子,总是宝剑,怒目而视,给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刀环、剑柄上的吞口刻镂,都带有它的形象,以增强武器本身的威力。
有些龙子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被认为可以驱赶妖魔、消除灾祸。嘲风的安置不仅使宫殿的造型显得更加庄重而富于变化,还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洪钟上的蒲牢遗像——平生好鸣好吼的它,每当钟声响起时,仿佛是在云端中回荡。传说蒲牢居住在海边,尽管身为龙子,却害怕鲸鱼。当鲸鱼发起攻击时,它会惊恐地大声吼叫。
形如狮子的龙子喜烟好坐,常常出现在香炉上,吞烟吐雾。
又有一位龙子形似龟,被称为赑屃。传说中它曾背负三山五岳兴风作浪,后被夏禹驯服。夏禹立下汗马功劳后,它便负责背负石碑。
一位龙子平生好讼却有威力十足的姿态,因此狱门上部的虎头装饰便是它的形象。
还有一位龙子身形似龙,文雅而爱好文化。它盘绕在石碑头顶上。
鸱尾或鸱吻是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它口润嗓粗而好吞,被认为可以灭火消灾。
在《西游记》这部明代神话小说中,西海龙王敖闰的九个龙子各有各的命运。前八个龙子都是可造之材,但最小的那个——鼍龙却年少轻狂、骄纵无知,在黑水河多端。
据龙王说,他的九个孩子中只有第一个至第八个表现优秀。他们的去向和身份各异:有的住在淮河、济水、长江和黄河等地;有的给佛祖敲钟、给神官镇住屋脊、给玉帝守护华表。而最小的鼍龙则因不遵父命而在黑水河惹事生非。
由此可见,龙的子孙们各具特色。即便都是龙的传人,却也能孕育出形态各异的龙子。这仿佛在古代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人的子女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除了样貌可能继承父母之外,他们的心性、能力大小都是后天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