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悦目的野草涧边景
静赏幽草,涧边生机盎然,
黄鹂啼鸣,高树深处音传。
春潮伴雨,晚来急促而至,
野渡无人,舟只随意漂浮。
韦应物(约737年至791年),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氏。他出身名门望族,曾为皇室侍卫,后发奋读书,终成诗坛名流。韦诗以山水田园为背景,五律尤为精湛,其诗风淡泊自然,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四大山水田园诗人”。
词语释义
滁州:现今的安徽滁州。
西涧:滁州城西的溪流,常被称为上马河。涧,指夹于两山间的溪流。
独赏:唯独欣赏,喜爱。
幽草:生长在静谧之地的野草。
深树:树林的深处。
急:雨势猛烈,速度快。
野渡:荒郊野外的渡口。
诗篇诠释
我独自欣赏着涧边繁茂生长的野草,静听树林深处黄鹂鸟的婉转歌唱。傍晚时分,春潮夹带着春雨急速涌来。荒郊的渡口旁,空无一人,只有小船随意地漂浮着。
特色赏析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时,对西涧的幽静景有独钟。他常常独自漫步于涧边,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正是他春日游览西涧时的所见所感。
诗篇的前两句描绘了白天的景色。首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独特感受和领悟,“独赏”二字流露出诗人对幽草的喜爱之情。次句则以黄鹂鸟的啼鸣为引子,展现了树林深处的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则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春雨淅沥,春潮汹涌,荒寂的渡口更显寂寥。风吹雨打中,小船自由自在地横在渡口,这一画面仿佛在读者眼前栩栩如生地展开。
整首诗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荒山野渡图。诗中所描绘的虽为平常事物,却各得其所、各享其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