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骨字旁的魅力
今日,我们将继续探索那独具魅力的偏旁部首——骨字旁。如下图所示:
瞧这“骨”字旁的书写之道,左竖起笔如露锋般斜切,向下缓缓延伸并略带右斜。其长度需仔细揣摩。横折与左竖间似有若无地相接,横画时需抗肩,但不可过重。到位后稍加重笔触,随后内擫写竖,略带左斜。里面的小横折,宛如“人”字般轻盈,笔画不可过重过大。
再看左竖点,起笔露锋,向下逐渐加重,带着左斜的姿态。横折钩与竖点之间也保持着微妙的虚接关系。横画依旧抗肩,向右渐轻,到位后稍提笔锋,再向右下方顿笔。随后的折锋向左下方出钩,那力量感仿佛在空气中遒劲有力地舞蹈。
下方的“月”字部分则不宜写得太宽,需与上部的两个竖笔基本直对。竖笔略带左斜,收笔时稍重些,给人一种稳重之感。横竖钩坚挺有力,竖身稍重,到位后以跪笔的方式弹锋出钩,钩角略低于左边的竖笔。而里面的两个小横位置靠上,与左竖实接,书写时同样不可过重。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具体字例的书写:
髓字(suǐ):笔画流畅,如泉水般自然流淌。
骼字(gé):骨骼的构造清晰可见,一笔一划都透露出力量感。
鹘字(hú gǔ):字形独特,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鹰隼。
骨字(gǔ):简单的笔画组成了这极具分量的汉字。
骸、滑、猾、髅、體、骰等字:每一个字都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