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当我们把两个数字相加,我们得到的结果称为“和”,这个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同样地,当两个数字进行相减时,所得到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差”,这个也并不难懂。
当两个数字相乘时,它们像是一组一组的积累,最终得出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积”,这个称呼也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两个数字相除,我们为何称其为“商”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含义。
在古代,人们使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其原理是水滴落下的间隔非常稳定。在一天的时间里,铜壶被平分为96刻,对应着24小时、1440分钟。每一刻都代表着15分钟的时间长度。
那么,这和“商”有什么关系呢?这里的“商”实际上是铜壶滴漏中用来度量的刻度。
在《广雅》中,有句话说:“商,度也。”这里的“商”就是指刻度的意思。在数学中,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就好像是用一把尺子来度量每一个“刻度”,每一份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这就是“商”的本义。
我们常常提到的“商量”,其实就是指在交流中讨论、探讨。这里的“商”是刻度的意思,“量”则是长度的意思。在商业买卖中,人们也需要像是在用刻度来称量物品一样进行讨价还价。
“商量”是一种有来有回、锱铢必较、互相讨论的沟通方式。
从“商”这个词的引申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商人的含义。他们在进行买卖交易时,都需要精确地度量物品的“刻度长度”。
在热力学的领域中,“熵”这个字更是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它由火字旁和“商”字组成,熵的本质是指一个系统内部的混乱程度。
虽然古文引用过多可能并无太大必要,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当他们学到除法运算时,对于这个“商”的字义可能会感到好奇。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