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
回顾
在十二月的这轮雾霾之中,其波及范围之广、浓度之高、持续时间之久,都让人印象深刻。伴随着浓厚的灰霾,各种关于雾霾成因的猜测和段子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众说纷纭。
在诸多揣测之中,有一种观点在网络上尤为盛传,那就是北京此次雾霾之所以达到红色预警级别,主要归咎于空气中含有的硫酸铵成分。氨污染也被部分人认为是此次PM2.5指数爆表的幕后推手。
疑惑
那么,硫酸铵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物质?是否真的是此次雾霾的元凶?氨污染是否又可能是造成这次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
解析
对于上述疑问,有专家指出,氨气并非固体颗粒,而是气体形态,因此将其作为雾霾的魁祸首并不恰当。事实上,化工厂确实会排放大量氨气,而人类生活也离不开氨的存在,但氨污染对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
就化学性质而言,单纯的燃烧反应并不会产生氨气。例如锅炉燃烧时,当温度超过二三百摄氏度至三四百摄氏度时,氨气会被氧化。邱新平认为,化肥尿素等吸收和分解太阳光虽然会产生氨气,但城市环境中氨气的存在并不广泛,因此不会产生大量污染。
专家也解释了氨气的危害程度实际上非常小。氨沉降后对植物等是有益的。氨气可能来源于动植物的排气以及尸体腐烂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对健康具有较大威胁。
关于硫酸铵,邱新平进一步解释称其是一种肥料。通常在空气中并不存在硫酸铵。将其视为雾霾的是不可信的。硫酸铵作为化肥,其本身不易挥发且完全溶于水。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氨气结合时,会生成硫酸铵这种盐物质。这种物质难以挥发,因此不会成为污染源。
再谈雾霾的形成原因,除了无机物如矿山的建筑扬尘外,有机物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其中主要指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碳类化合物。这主要是由燃烧不充分引起的。例如烧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都是造成雾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