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汉语的入声韵味
关于入声字的读音12,其拼音韵母中蕴独特的音韵结构。
在汉语中,“平上去入”是其传统的四声,其中“平”分为阴平与阳平,“入”则包括阴入与阳入。普通话在演变过程中剔除了入声,现在所剩下的为“阴、阳、上、去”四声,也被称为“1234声”。这导致了许多人对入声的发音感到陌生,但其实,它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声调,而是一种特殊的发音方法,主要表现为短音。
通过音标来进一步解释入声的本质:短单元音如“[i]、[ɔ]、[u]、[ə]、[ʌ]、[e]、[æ]”的发音方式以及以它们为基底结合的多元音组合与所有声母相拼的发音即为入声。以客家话文字读音为参考,使用音标短单元音字母代替拼音韵母来标注入声字发音,其与唐宋官话文字读音的契合度极高,可达到95%以上。
以下以部分字为例,展示其入声读音:
- jue,读作jue的入声音。
- 绝字读作q[ie]一声。
- 觉字和角字都读作g[ɔ]三声。
选择普通话中以ue为韵母的常用字作为示例,有助于我们理解古汉语的入声演变。因为古汉语中并没有ue这样的长音韵母,它大多是由部分入声字音演变而来,其对应的短音音值为音标短单元音的组合[ie][iɔ]。
在诗词中运用入声韵味,可以参考宋毛滂的《渔家傲》。诗词中的押韵部分,如“恰则小庵贪睡著”、“不知风撼梅花落”等句末的字音,都遵循了入声的短音特点。如“香约略”中的“略”字,其音为l[iɔ],正是入声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