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领域,我们常常听到关于饵料调配的种种说法,比如“饵料加粘、配合拉丝粉、增加饵料持钩性”的混合应用等。这些概念的混用其实需要审慎考虑,否则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这些调配方式直接关系到饵料的密度、雾化、含水量和粘度等关键因素,进而影响饵料配方的有效性和实际垂钓效果。
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方面,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解决以下问题:
1. 什么是饵料加粘?为何不能等同于持钩性增强?
2. 饵料中添加拉丝粉的意义何在?它与加粘饵料有何不同?
3. 加粘饵料和配合拉丝粉分别能产生哪些实际效果?
在实际垂钓过程中,“加粘”饵料是一种常用的技巧。这包括通过手法加粘和配合加粘两种方式实现。手法加粘通常通过打制饵料、减小颗粒粒径和增加分子间隙、附着力来达到增粘的效果。而配合加粘则是通过添加增粘剂来实现,如膨化玉米粘粉、寒梅粉、感叹类(改性马铃薯粉)、胶类甚至糖类等。加粘饵料具有以下作用:
1. 降低饵料“雾化”:加粘的饵料可以明显降低和控制饵料的“雾化”程度,延长饵料在水中溶散的时间,这是一种在针对小鱼闹、鱼惊恐等情况下常用的饵料状态改善方法。
2. 增加饵料密度:在深水、半水小鱼闹、水流、大鱼惊恐度高等情况下,我们常常需要适当增加饵料的密度,此时增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增粘后的饵料不仅密度增大,还能明显降低水中的“雾化”性,达到我们的需要。
3 增加或调整持钩性:持钩性的增强并不完全由增粘决定。例如,一些粘软的饵料在特定情况下(如针对应激度高、滑鱼、病态鱼、轻口鱼等)可能需要降低持钩性。这类饵料虽然非常粘,但由于其“软”的特性,持钩性可能较低,甚至新手抛竿时饵料容易掉落。
关于拉丝粉(谷朊粉),许多钓友容易混淆其与增粘的概念。拉丝粉不是粘粉,加入拉丝粉的饵料并不具有实际增粘的效果。实际上,拉丝粉主要起到的是一种“拉丝”的作用,对其他物料的粘结程度有限。含有拉丝粉的饵料在水中会呈现出蓬松的状态,密度较低,且随着其他物料的“雾化”、膨胀和散落,反而没有增粘的本质效果。
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添加拉丝粉可以改善过粘或过硬的饵料。例如,一款小麦胚芽饵料加水后非常黏,密度大、雾化低且长时间保持原状。加入约10%的拉丝粉再开饵,可以发现饵团在水中增加了膨胀性和溶散性,小麦胚芽颗粒的散落也增加了。这说明在特定情况下,拉丝粉可以帮助改善饵料的溶散性、降低密度并增加“雾化”。
关于饵料的持钩性,简单来说就是饵料与鱼钩的结合程度或连接时间。持钩性好的饵料能在抛投和水中长时间与鱼钩不分离。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水情和鱼情来合理调配饵料的持钩性。比如,在广义野钓中,我们常将“饵料加粘、配合拉丝粉、增加饵料持钩性”相结合,这不仅是一些所谓“通杀”饵料的特征,也是一些野钓饵料配方的常见组成。
无论是池钓还是野钓,这三者的控制和取舍都非常重要。例如,针对滑鱼和回锅鱼常用的浮水颗粒类饵料,初期的加粘主要是为了保证粒径和方便上饵,同时还需要保证其合适的溶散和脱落时间。而对于生口鱼的小黄面饵料,则需要摒弃一切增粘、拉丝,追求入水后的高雾化和快速崩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