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子颇为特别。
清晨翻开日历,公历二O二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周三;农历则恰逢元月廿二。
眼前九个“二”字并列,令人有些目不暇接。
不禁让人思索:如此“二日”相逢,恐怕也属罕见吧?
那就来浅探一下这个“二”字背后之趣。
一、语林趣谈“二”
翻阅汉语词典,这个“二”字背后,实有深意。
在方言中,如东北话,“你咋这么二呢!”常含不屑与嘲弄之意。而“你这个二货”或“你这个二愣子”,多用来指称愚钝或行为不端的人。
在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山西一带,“二”字在口语中更是丰富多彩,但大都含有贬损之意,如形容人言行不端或愚钝。
在汉语中,“二”字还常用于形容某些不端行为或外貌,如“二杆子”“二球”等。
二、语义变迁中的“二”
在官方或民间语境中,“二”字多带有贬义色彩。
例如“二心”即有异心,“二话”即是废话多、不实在之意,“二乎”表示犹疑、不稳当等等。
相较之下,数字“两”则更常被用来表达双方平等或和谐共处的意味。
如“”、“两面”、“两边”、“两极”、“两口子”、“两小无猜”等词汇,均使用“两”而非“二”。
三、深入探讨“不二”之境
相较于“二”,“不二”则显得更为重要。
在先秦典籍《韩非子·难三》中,“君令不二”便是不分心、始终如一的意思。
而中对“不二”的解释更是深刻:“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
这教导我们不要去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高下等。这种无分别的境界,恰恰是解脱痛苦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分别着世间的一切,因此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痛苦和烦恼。
而佛教的“不分别”,并非否认万事万物的客观差异,而是不生主观的爱憎取舍。
正如那首禅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愿我们都能从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修一颗“不二之心”,远离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