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是多少岁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2025-01-1804:11:38综合资讯0

岁序深处的文化内涵

当我们提及“桑榆之年”,这并非单纯的数字表述,而是描绘了人生某一特殊的阶段。

桑榆之年的年龄界定,源于《魏书·游明根传》的记载,指的是五十岁左右的时光。这一概念,以桑树与榆树为喻,它们在日暮之时叶色暗淡,恰如人至晚年,生命的色彩逐渐消逝。

在古代文化中,不同年龄段有着各自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蕴含了社会对各个年龄阶段的期待与尊重。

五十岁,被称作“知天命之年”。这个年龄的人已经经历了许多,知道了理想实现的艰难,但依然努力作为,虽不追求结果,却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豁达。

到了六十岁,有“耳顺之年”与“花甲之年”之说。此时的人,经历丰富,内心修行成熟,不再有不能顺耳之事。而“花甲”则以天干地支相互错杂得名,代表了一个人生阶段的圆满。

七十岁的人被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或“杖围之年”。古稀源于杜甫的诗句,而“悬车”意味着他们可以不必出门而乘车,“杖围”则表示他们可以拄着拐杖自由行走。

至于十岁的高龄,则被尊称为“耄耋之年”。这里的“耄”与“耋”均指年老的状态,形容人至此时依然保持着活力和精神。

古代还有许多其他关于年龄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细致观察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