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

2025-01-1805:31:28百科知识0

更多初中、高中资料,请在物理大师app及大师一百公众号内获取查看!

晶体的常识——晶胞

物质常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在固态中,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进行振动,因此固体具有较为刚性的结构,不易被压缩。

固体可以是晶态或非晶态。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晶体具有规则的排列,而非晶体则没有。

晶体的特征

晶体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自范性、固定的熔点以及各向异性。

晶体具有自范性,即能自发地形成封闭的规则凸面体外形。这种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有序排列的宏观表现。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由固态变为液态。如冰在0℃融化,氯化钠在801℃熔化。

晶体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例如,石英的各个方向导热性不同,而玻璃的各个方向导热性则是相同的。

晶体与非晶体的判断

要判断一个物质是否是晶体,需综合考虑其自范性、固定的熔点以及各向异性等特点。也要注意,有些物质虽然外形上被加工成规则的几何形状,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晶体。

获得晶体的途径

获得晶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熔融态物质凝固、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以及气态物质凝华。

晶体特殊的对称性——晶面夹角守恒定律

晶体具有特殊的对称性,例如石英晶体的各个晶面之间存在固定的夹角。这一规律被称为晶面夹角守恒定律,对于寻找和鉴定矿物具有实用价值。

二、晶胞

在晶体中,微粒的周期性有序排列被称为晶胞。

晶胞是构成晶体的基本单元,整块晶体可以看作是由数量巨大的晶胞“无缝拼接”而成。

晶胞中各类原子的数量及比例关系反映了晶体的化学组成。计算晶胞中粒子数时,常采用均摊法。即晶胞中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若被多个晶胞所共有,则每个晶胞对该原子分得的份额是1/x。

无论是立方体晶胞还是六棱柱晶胞,了解其质点系数对于理解晶体结构至关重要。

感谢您的时间!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