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又称苞萝、木菠萝、大树菠萝等,时常有人将其与凤梨混淆,但在某些地区,凤梨也被称作菠萝。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的农田中,菠萝蜜有着广泛的种植历史。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田地中也种植了几棵菠萝蜜树,每年此刻都是果实丰收的季节。
对于菠萝蜜,我有着深深的记忆。通常我们会在它即将成熟时采摘,除了担心熟透后掉落,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怕他人顺手牵羊。采摘下来的菠萝蜜若想催熟,村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烧红铁锥,将其插入果芯,这样便可以加速其成熟。
菠萝蜜主要分为“干苞”和“湿苞”两种类型。干苞的口感较为清脆,香味浓郁,但甜度略逊于湿苞。如下图所示,即为干苞的外观。而湿苞的口感则稍显绵软、粘稠,但其香味和甜度都更为突出。我个人偏爱干苞的口感,尽管湿苞的甜美也让人难以抗拒。值得一提的是,菠萝蜜内含一种白色胶体,被称为“菠萝秧”,它粘在手上难以清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菠萝蜜的美味。有些人在享受完果肉后,常常将菠萝核丢弃。其实,菠萝核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将洗净的菠萝核放入水中煮约15分钟,便可捞出食用。小时候,家里还会将菠萝核与番薯、芋头等杂粮一同蒸煮,成为孩子们争抢的美食。煮熟的菠萝核口感面粉,带有淡淡的树菠萝果肉的香气。如果皮裂开,则表示已煮熟透;若皮未裂开,口感则较差。
回想起童年时光,我们还会将菠萝核置于柴火堆中煨熟再吃,那样的口感更为香浓、粉糯。家人们告诫我们这样做容易上火。下次在品尝菠萝蜜时,不妨留心那些常被忽视的菠萝核,或许你会发现别样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