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因风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下一句

2025-01-1806:46:17综合资讯0

谢道韫以其独到的咏雪诗句一跃成名,成为了被世界公认的才女,此后的诗人纷纷以其为范本,模拟其咏雪的妙句。她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巧妙地将雪比作柳絮,其比喻的恰当程度让人叹服。

这一事迹被详尽记录在《世说新语》中。在一个飘雪的日子,谢安与侄辈们讨论用什么来比喻下雪最为贴切。当谢安问及“大雪纷纷何所似”时,侄子谢朗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则以“未若柳絮因风起”赢得了谢安的赞赏。

虽然谢朗的比喻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雪的确有些像盐粒。因为在过去,盐并非现今般加工成粉末状,而是粒子盐。有时下的雪就是如雪籽般的颗粒。比较之下,谢道韫的比喻更为高妙。

随后,谢道韫的诗才得以广泛流传。作为东晋时期宰相谢安的侄女,她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知名的女诗人。她与李清照、班昭、蔡琰、朱淑真等并肩,均为我国古代的才女代表。

随着她的名声日益扩大,后来的文人墨客在作诗填词时,常用“咏絮才”或“谢家女”来形容才思敏捷的女子。柳絮也成了雪的常用比喻,而谢道韫的故事则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典故。

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便能看到这样的应用。金陵十二钗中的林黛玉,其判词中就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句子,“咏絮才”便是指林黛玉出众的诗才。林黛玉诗才横溢,从她指导香菱学诗的事例中便可看出。

在蒙学读物《三字经》中,也有“提及谢道韫,能赋诗吟”的句子,这表明古人很早就将她与蔡文姬相提并论,用以青少年。

让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历代文人如何借鉴和化用谢道韫的典故。看看他们是如何在继承中寻求创新的。

送别之际何处展离筵,大梵王宫里雪花漫天飞舞。

庾岭梅花落下的歌声与管乐相映成趣,犹如谢家柳絮飘落金田。

这是白居易在《福先寺雪中饯别》中的诗句。这里的“谢家柳絮”正是引用了谢道韫咏雪的典故,以纷纷飘落的柳絮来比喻扑向金田的雪花。

闲步西园内,春风明媚天色好。

蝶儿仿佛在庄周梦中飞舞,柳絮飘飞却令人回想起谢道韫那日的联句。

这是朱淑真的《春游西园》中的诗句。这里的“絮忆谢娘联”则是通过反用谢道韫的典故来表达柳絮飘飞如雪的画面。

雪花纷飞似片片梨花落,狂风乱舞如柳絮般铺天盖地。

遥望停下马鞭的地方,银色的雪堆积如卧龙岗一般。

这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时的景致描绘。其中运用了梨花、柳絮、烂银等元素来比喻雪花。这其中同样涉及了谢道韫的典故。

春天知晓不会长久逗留,百种颜色争相斗艳绽放芳菲。

杨花榆荚虽无才思,却能漫天飞舞如雪般飘洒。

这是韩愈的《晚春》中的诗句。虽然这里提到的杨花有时也指柳树的花朵,但在这里却是用来比喻雪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