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一:
存在一个词汇叫做“透支”,它形容了一个人过度使用体力和精神力量,以致所进行的活动超出了自己或他人所能承受的界限。
对于身体过度消耗的人,恢复体力可通过锻炼和充分的休息得以实现。
精神上的透支往往不易被察觉,人们可能依然觉得生活潇洒自如。这便是“者迷”的情况。
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
随着网络的盛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便捷。轻触指尖,打开微信,即使千里之外的人也能轻松联系到。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许多人选择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这样悄无声息地拆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他们误认为这样的行为展现了“独来独往的强大”,实则是在白白消耗网络带来的福祉。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人可能已经透支了以下几种福气。
篇章二:
第一,亲朋好友的信任逐渐流失。
托尔斯泰曾言:“真正的知己需要互相信任。”
我们时常抱怨生活中缺乏朋友,遇到困难时无人相助。我们很少反思:若自己不愿主动伸出手,谁又会主动与我们握手?若不常保持联系,谁又会突然出现与我们并肩作战。
实际上,他人的帮助或结交源于日常感情的积累,如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即在日常中积攒情感,在关键时刻集中使用,以达成某事。
前几日偶遇一位老同学,与他交谈几句后,我查看他的朋友圈,却发现一条横线,空无一物。我本能地感到,对他的信任已降低。他可能是为了某种利益接近我,或是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长时间不见面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而朋友圈的互动有助于消除这种隔阂。由此可见,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隔阂将持续存在,信任度将持续下降。
没有人愿意与一个不了解的人合作。突然出现的人会令人感到不安。
篇章三:
第二,分享的快乐被束缚。
小时候,我们考试取得好成绩后,会迫不及待地与父母分享喜悦。母亲的喜悦回应和家里的奖状都是我们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源泉。
人是社会性动物,天生的分享欲望使人们互相连接。自由分享能让一个人感到轻松自在,内心坦荡、博爱,这些都是福气的体现。
当一个人分享福气时,接收者也感受到了福气。这种行为便是“随喜”。对于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来说,他们与外界隔绝,又不愿意主动走出去,因此越来越孤独。
他们失去了什么?一时难以说清,但内心总有一种空虚感。
篇章四:
第三,内心的平静被消耗。
春秋时期,孔子虽受尊敬,但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学生宰予常与他争论,毫不留情。
有一天宰予未到课堂,孔子派人探望发现他在睡觉,生气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对于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而言,他们制造了不必要的烦恼。他们内心的平静和坦然被透支了。这无疑是一种福气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