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森林之旅"——艺术与科学的对话》系列
《卡西欧·瓦斯康切洛斯的生态纪实》,2015年棉纸喷墨印画。
《弗朗西斯·阿雷的毒籽山榄研究》,2012年。
《张恩利的岁月古树》,2014年布面油画。
◎剀弟
展览:树的交响曲
展期:2021年夏秋之交,自7月9日至10月1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森林化石可追溯至3.85亿年前,占尽地球表面的植物生物量。相较于此,人类生存于世的短暂30万年中仅占有极其微小的比重——占整个生物量的不足万分之一。这些启示在“树的交响曲”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中被展出,通过汇聚、拉丁美洲、印度、伊朗及欧洲近30位艺术家的作品,以绘画、摄影、影像、装置、手稿等多种形式,从美学角度呈现了树的壮丽与多样性,同时也警示了人类砍伐森林带来的性后果。
此展览首展于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会,名为“我们与树”,巧妙地反映了人类与树的关系,是观察自身与自然的镜子。会邀请了人类学家布鲁斯·阿尔贝作为策展人之一,他以科学家的视角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察角度。布鲁斯·阿尔贝长期关注亚马逊河流域的原住民文化,此次展览也吸引了多位植物学家和科学家的加入。而上海站的展览更是增添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为展览带来了更多元的理解通道。
步入展厅,观众将体验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植物学家的客观描绘与巴西原住民的艺术表现。前者以极简的绘画形式记录植物,后者则以日常观察的方式呈现对植物的深刻理解。在这两种风格的交融中,观众仿佛穿梭于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
例如,亚诺玛米原住民艺术家的作品,虽然看似儿童绘本,却因其对植物形态的清晰描绘而具有深刻的记录性。他们是森林的居民,虽接受现代教育,但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仍深植于其文化背景之中。
同时展出的还有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的作品,他研究植物60余年,对亚马逊流域的树木有着深入的观察和详细的笔记。他的作品精细入微,色彩把握精准,甚至发明了可在树冠上观察记录的轻型平台,展示了其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树木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衍生出丰富的风格和世界。如伊朗艺术家·汗的《无题》系列,用色彩和图形的对比重复,构建了一个繁茂的自然世界;巴西摄影记者卡西欧的作品则以粗颗粒效果模拟版画效果,带观众进入一个神秘的热带雨林。还有巴西艺术家结合城市景观、繁茂植物和民俗图案的抽象绘画等。
以研究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同样具有美感,如建筑师列奥纳迪和斯塔吉的树木标本图,展现了树木形态的美学要素。植物学家曼库索的《绿色传奇》则提出了“植物智慧”的概念,他的视频成为展览中最具诗意的作品。
意大利建筑师斯特法诺·博埃里的“垂直森林”项目在世界各地实施并受到关注。他的作品和思想也在展览中得以体现。而艺术家的作品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树木作为文化传统的延续和艺术家人格化身的象征。
胡柳的铅笔素描将树木隐藏在黑色画面中,张恩利的《老树》系列则暗喻人的状态。展览最后以一个关于森林大火的视频结尾,提醒我们环境变化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树木不仅是地球生命的守护者,也是我们与自然联结的桥梁。找回这种联结是这个展览的核心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