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之际,岁月流转,刹那芳华已至九月。此刻,白露降临,代表着秋季的第三乐章已经奏响。
白露的夜晚,空气清新且凉意渐浓。夜里的露水已然变成了秋天的独特标记。在微凉的夜色中,露水与落叶一同诠释着秋天的宁静与沉静。西风卷起片片落叶,白露则凝聚成晶莹的珠子,装点着一草一木。
自古至今,无数诗人为白露节气而倾心,留下了丰富的诗篇。从春秋时期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诗仙李白的“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再到白居易的“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诗意在白露中流淌。
今日我要分享的是杜甫在白露时节的诗作《月夜忆舍弟》。每读此诗,内心都会被深深触动,被诗人真挚的情感所打动。
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绘了秦州这座边城的寂寥与荒凉。夜晚的戍鼓声响起,行人纷纷归家,城内显得格外宁静。天空中传来孤雁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道出了露水的纯净与月色的思乡之情。在这秋夜,露水显得格外洁白,而故乡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这种情感仿佛穿越千载,仍旧触动人们的心弦。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表达了对兄弟离散的无奈与对家人的深深牵挂。在战乱时期,家人们音信全无,让人倍感心酸。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更是抒发了对战乱中通信困难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在无奈与沉痛之中,诗人只能默默地牵挂、祈祷。
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从孤雁、思乡到牵挂兄弟、忧虑战事,将一腔深情写得淋漓尽致。这句情深意切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您是否已经熟记于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