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之乐,莫过于放风筝。
看那风筝乘风直上青天,人们的心也随之变得开阔起来。
风筝,古时称为纸鸢。鸢,原指老鹰,古时的风筝多以老鹰为形,因此得名。
第一章 古诗词中的风筝
高鼎的《村居》描绘了儿童趁着东风放纸鸢的欢乐场景,让人读之倍感快乐。
农历二月,草长莺飞,杨柳醉人。儿童早早放学,急不可待地要趁着春风放飞风筝。
那时候的孩子们,无忧无虑,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可以任性地玩耍,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二章 诗人的祝福
徐渭的《风鸢图诗》中,孩子们用柳条和棉絮制作风筝,借风的力量让风筝飞得更高。
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欢乐,更是长者对孩子们的祝福和期盼,希望他们能像风筝一样,借着风的力量,飞得更高更远。
第三章 村童戏溪
陆游的《观村童戏溪上》描述了雨后村童戏耍的场景,有的骑竹马跌入泥潭,有的放飞风筝与风共舞。
冬季学习,农忙时耕田,识字足矣应付生活所需。这展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四章 风的寓意
寇准的《纸鸢》中提到,风筝需要风的托扶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人生亦如此,有时需要那股“风”,或许是时机,或许是某人的帮助。若没有风,只需耐心等待。
第五章 纸鸢的哲理
胡奎的《纸鸢》告诫人们,风筝依靠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力量,还有那根线和自然的力量。
告诫人们不要贪图高远而忘乎适可而止才是明智之举。
第六章 离别的风筝
张弼的《咏纸鸢送陆文质之京》以送别友人之际看到的风筝为引子,思考人生如风筝一般被功名所牵。
我们背井离乡,不断别离,不也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和功名么?
第七章 的风情
杨宛的《看放纸鸢(其一)》描述了看放风筝的美景,轻盈的风筝与婀娜的相映成趣。
自古风筝姿态轻盈,但佳人们却常埋怨风力不足。
这或许是诗人对的怜惜,亦或是他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第八章 回忆与希望
吴性诚的《放纸鸢》是回忆中的一幅温馨画面。满空的鱼鸟样风筝、孩子们的欢笑声、美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美景。
我喜欢这样的画面,云蒸霞蔚,孩子嬉笑,大人漫步,一片祥和。春天了,何不去放一次风筝,让坏心情也随风飘远。
结语
无论是古时的诗人还是现代的我们,风筝总是与快乐、自由、离别、希望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也放飞我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