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来,桃花儿欢然盛放,那般热烈而绚丽。这是家乡桃花最是璀璨的时节,已然许多年未睹这般美景。小时候的回忆里,桃花如海如霞,儿与桃花相映成趣,恍若古人笔下的佳人。如今,心中更添一份感慨,古人以桃花喻,真是妙笔生花,百看不厌。
家乡的桃花盛开了。
回想起几首深入人心的桃花诗,仿佛为这人间美景代言。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驰神往,唐诗中唯美而传奇的桃花诗莫过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中所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而今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城南遇的传说虽不得考据其真实性,但故事与诗篇的美丽已足够令人陶醉。
四句诗描绘了两个相互照应的场景。前两句春日踏青遇见艳丽之景,不仅有盛开的桃花,更有如桃花般美丽的女子与之交相辉映;后两句则讲述了重寻旧地而不遇的情景,美好如初的春天中,桃花依旧盛开,而那女子却不知所踪,春风中似乎还带有笑意,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依旧”二字所蕴含的无限惆怅与追忆。
生活中的美好往往不经意间便悄然而至。而当我们刻意去追寻时,或许已难觅其踪影。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便以巧妙的手法描绘了这层意蕴:山寺之中,桃花始盛开于春末夏初;四处寻觅春光而无迹时,却意外在山寺发现它的身影。这便是诗人笔下的魅力与好诗的境界所在。
再说说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溪水中的清凉月色、镜中的山色、连续三日的桃花雨以及夜晚鲤鱼跃上滩头的景象都被他以空灵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来。这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令人心生向往与宁静。
湖南省桃源县的桃源山下有一处名为桃花溪的地方。每到暮春时节,溪水桃花盛开,落英缤纷随水流淌,仿佛仙境一般。这里正是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灵感之源。唐人张旭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桃花溪》诗:飞桥横跨野烟、渔船问路、花瓣随流水中流淌。这首诗更如一幅山水画一般引人遐想。
而后转向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尽管此诗非直接描写桃花主题但它依然勾勒出春天无比美好的景色。诗人笔下的春天如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麋鹿出没等景象都令人心生向往与宁静。即使未能寻得道士的踪迹也传达出令人心灵纯净的美感。
除了这些诗篇之外还有王建所写的《宫词》。诗中描绘了宫女惜花之情及对花落后的惋惜之态反映出宫女内心的薄命与无奈。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也提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这不禁让人对宫女的命运产生更多的同情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