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542字,接下来将从轻巧的斗拱、华美的藻井、灵动的脊兽等六个方面详细解析古建筑的精妙之美。
一、轻巧的斗拱
斗拱,作为古建筑中最奇妙、最独特的构件,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它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是柱子与屋顶之间过渡部分,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斗拱的结构功能就是承受上部挑出的屋檐,将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斗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调整建筑上的摆动与偏移,当来的时候,斗拱通过各组件之间的柔性铆合,可以将大部分波的能量转化为动能,从而使得斗拱内能的比例很小,起到了缓震作用。
二、华美的藻井
藻井,是一种呈穹窿状的天花,形状有方形、多边形、圆形。藻井的名字寓意着避免火灾的希望,因为“藻”是水生植物,与水有关。从起源来说,藻井很可能是受到中亚穹窿构造的启发。藻井作为古建筑中最有装饰性、最复杂的天花,其上通常会雕刻花纹、图案或彩画。例如,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多呈“天圆地方”的构图,最高的核心处常绘以莲花,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
三、灵动的脊兽
脊兽是古代建筑屋脊上的构件,为神兽造型。脊兽位于屋顶高点,往往是视觉焦点,兼具构造性和装饰性。正脊上的叫吻兽,垂脊上的叫垂兽,而脊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数量也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脊兽的作用除了美化装饰外,还有实用的功能,比如可以起到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的作用,在雷电天气时也能中和电流,避免爆燃。
四、精致的雀替与牛腿
雀替是一种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它位于柱子上端,具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雀替不仅具有结构作用、装饰作用和空间作用,还兼具了美观性和实用性。从结构上来说,雀替可以缩短梁额净跨的长度,减小梁额与柱相接处的剪力;从美观性来说,雀替的纹样和雕饰随着时代地发展逐渐增多、愈发精美。而牛腿则在檐柱与横梁之间起支撑建筑外挑木、檐与檩之间承受力的作用。两者外形有些相似,但安装位置和流行地区、年代有所不同。
五、稳重的台基
台基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墙柱之下,用来承担整个建筑的荷载并传递至下部地基。台基具有防水避潮、稳固基础、扩大体量的功能,同时在建筑造型和建筑等级标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台基主要有四大组成部分:台明、台阶、栏杆和月台。其中,须弥座台基是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的一种,多用于殿堂建筑等高级建筑中。须弥座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曲线的束腰,即上下凸出莲瓣,中段凹入,有如人腰。
六、沉稳的古建筑材料与构造
古建筑在材料选择和构造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木材是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但木材容易受潮、易燃,因此古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木材,如使用石料、砖料加固基础等。传统建筑的构造方式也十分独特,如采用榫卯结构等,使得建筑在承受荷载的还能保持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