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戏冰趣事记
稚子晨起破冰出,
彩丝织就如银钉。
竹声轻敲穿林响,
破碎瞬间声如玉。
注释
稚子:指天真无邪的孩童。
破冰出:指儿童在早晨将铜盆中结成的坚冰取出。
彩丝织:儿童用彩色的丝线将冰块穿起。
银钉:比喻穿起冰块的样子,像古代的银制装饰品。
竹声:指孩童用竹制玩具敲击冰块发出的声音。
破碎:指冰块被敲击后碎裂。
声如玉:形容冰块碎裂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石落地的声音。
诗词描述
在冬日的清晨,孩子们欢快地取出铜盆里冻结的冰块,用彩色的丝线巧妙地穿起,当作银色的玩具。他们欢笑着,提着如玉磬般的冰块在树林中穿梭,敲击声清脆悠扬。忽然间,冰块破碎散落,那声音犹如美玉坠地般动听,让人回味无穷。
艺术鉴赏
此诗以儿童的嬉戏为题材,描绘了冬日里孩子们的欢乐时光。诗中不直接描述冰块的形态和孩童的动作,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声响,巧妙地展现了孩童的天真与趣味。语言质朴自然,情景如在眼前,让人感受到孩童的纯真与快乐。
诗人杨万里以一颗未泯的童心,关注并欣赏孩子们的成长。他不用世界的老成持重去嘲笑孩子的稚气天真,反而以理解和赞赏的眼光去关注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充满天真童趣的儿童诗佳作。
文化背景
"磬"这一古老的乐器,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曾被称为"石",是先民们以渔猎为生时,敲击石片娱乐的象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磬的材质逐渐变为玉质和铜质。它被尊为"群音之长",在传统文化中是沟地的圣物。
拓展延伸
另一首杨万里的诗作《舟过安仁》同样展现了儿童的纯真与趣味。诗中描述了两个孩子在渔船上玩耍,不撑篙也不划桨,却巧妙地利用风使船前进。这首诗同样透露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