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与我共赏景?唯有明月清风相伴。
——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的感悟
月色朦胧,微风轻拂,我沉浸在自然之美的怀抱中。诗人的心灵,如同这幽静的夜晚,静谧、天真、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那份风姿在瞬间跃然纸上。
苏轼此词创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的秋季。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是我国宋朝的杰出文学家。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来自眉州眉山(现今四川境内)。博学多才,诗词书画俱佳。尽管仕途坎坷,但学识渊博,天赋极高。他的文章流畅自如,与欧阳修齐名,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篇清新豪放,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风格独特;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书法擅长行书、楷书,笔法新颖独特;绘画方面,他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与谁同坐?唯有明月清风与我。”
这句词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的自由自在。没有他人的陪伴,他依然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他笔下的“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仿佛就在耳边回响、眼中闪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美景,如同造物主的宝藏一般。《前赤壁赋》中的这些描绘,正好诠释了他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我的陪伴,仅剩明月与清风。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与我”
这展现了人格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凸显了诗人内心宁静、淡泊、安然、闲适的气质。他的情怀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他洒脱自如、孤高自许的风采。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与我”,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明代文学家卓人月在《古今词统》中评价说:“明月清风我”胜过“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见解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卓人月先生不仅善于品评诗词,还是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他所创作的杂剧《花舫缘》是《唐伯虎点秋香》的原始版本。
明亮的月光与清新的风相互为伴,高山与流水永远相知。
有了明月和清风相伴,我已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