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史
很久以前,冀州以南、河阳以北的地理范围里,耸立着两座壮丽的大山,其方圆纵横达七百里,高有七八千丈。一为太行山,另一座则是王屋山。
在北山脚下,住着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乡人称其为愚公。由于南边的大山阻隔,愚公一家出入都要绕行远路。于是,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商议将这两座大山移走,以便修建一条通往豫州南部直至汉水南岸的大道。他提议道:“我同你们共同出力,挖去高峻的山峰,开一条直通的路到南方去,怎么样?”大家一致响应此提议。
但愚公的妻子提出了疑虑:“以你的力气,就连小小的魁父山也不能移平,又怎么能移动这两座庞大的太行、王屋山呢?再说,挖下来的土石又该放在哪里?”大家讨论后决定,将土石扔到渤海边上,运至隐土的北侧。
自此,愚公带领能够挑担子的子孙三人开始了浩大的工程。他们凿石挖土,用箕畚装载土石运至渤海边。其中,邻居氏的孤儿也来助阵,那孩子虽只有七八岁,却活力四射。这样的工程,冬夏换季才能完成一次往返。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人听闻此事,特来劝阻愚公:“你年事已高,余生无多,凭你的残年余力又能撼动山石几何?怎么可能移动两座大山呢?”愚公长叹回应:“你说得对,我一人的力量确实有限。但我还有儿子,儿子再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是不会增高的,我们还怕挖不平吗?”智叟无言以对。
握有山川之力量的山神得知此事后,害怕愚公的坚持会真的移走两座大山,于是向天帝禀报。天帝了解后,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于是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两座山背走。
成语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