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的雅称 古代对每天的雅称

2025-01-1904:51:04生活经验0

【注释】春的寓意

彭大翼在《山堂肆考》中提到:“兰时,春时也。”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注释】夏的象征

况麦风炎序,梅津敲辰,此乃夏之时节,情深恻隐,恰如唐玄宗《释放流徒等诏》所描述。

【注释】秋的雅称

秋天与五色中的白色相配,归于收藏的序位,故此得名。

【注释】冬的别名

冬天与桃君相伴,咏唱着长生篇,如吴筠《步虚词十首》所描绘。

【注释】栽竹之日

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日种竹易活,因此成为栽竹的日子。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提到:“五月十三谓之龙生日,可种竹。”

【注释】樱桃与春笋的时节

郑谷《自贻》诗中提到“水国荷蓑的贫过与长安樱笋时的富裕”,正是樱桃和春笋上市的时节。

【注释】桃花水的寓意

在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河水猛涨,称为桃花水或桃花汛。

古籍《汉书·沟洫志》记载:“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描述春的气息】

崔涂《春夕》诗中写道,不归便得见五湖烟景,这正是春天的气息。

【注释】五、六月的大雨

周处《风土记》中提到六月有大雨,名为濯枝雨,即五、六月间的大雨。

【描述盛夏的风】

五月风发,至六日乃止,此为盛夏的强劲东南风。周处《风土记》中描述其为黄雀风,因海鱼变为黄雀而得名。

【季节交替之时】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描绘了闲梦中的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的景象,正是春末夏初的时节。

【夏末之景】

夏天结束时,如落雨般的蝉鸣声,充满了夏末的特色。

十二个月份亦有其雅称,如春为柳月、初春,夏为仲夏、麦月等。

孟春之际,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阴历二月因此又称为如月。

仲夏时分,农历四月麦子成熟,故称麦月;而此时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因此又称为梅月。

季夏之际,六月三伏炎炎烈日下唯有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此六月又被称为荷月或伏月。

至于秋季与冬季的月份也有其独特的别称与特点。例如秋季的七月被称作瓜月、兰月;而冬季的十一月则有葭月、阳月等美称。

这些注释和描述揭示了十二个月份的特点与寓意,赋予了每一个季节和月份更深的含义。

《尔雅》、《周处《风土记》》等古籍中也对各季节的特点与命名有着详尽的记载和描述。

每一季、每一月都有其独特的风景与故事。通过这些注释与描述,我们更能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与韵味。

无论是春的生机、夏的热情、秋的宁静还是冬的沉寂,都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

愿我们在每一个季节、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