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辨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篇》。
王戎,一位来自西晋琅琊的名士,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其智慧非凡。七岁那年,他与一群童子共游。
瞥见路旁李树,枝头挂满果实,仿佛折枝欲坠。童子们欢腾雀跃,竞相前往采摘,唯独王戎驻足不前。
有人好奇询问其故,王戎淡然答道:“路旁之李,果实累累,此必为苦涩之果。”众人半信半疑,然取而尝之,果真如王戎所言。
译文:在南朝时期,年仅七岁的王戎以其过人的智慧,与众多孩童一同游玩时,发现路边的李树果实。其他孩童争相采摘,唯独王戎未动。询问之下,他解释说路边的李子过多,必然是苦涩的。试之果然如此。
注释:
王戎:作为琅琊人士,他以其聪明才智著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后官至高位。
尝:此处指曾经。
诸童:即众多孩童。
李树:即结有李子的树。
折枝:形容李子树的果实多到使树枝折断。
竞走:表示孩童们争相奔跑去采摘李子。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典故:
在晋朝时期,王戎以其智慧著称。一次与童子共游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识别出道路旁的苦涩李子。此后,“道旁苦李”便成为了形容人有远见、善辨是非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