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包括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它们在《易经》及中医体系中与诸多事物有着紧密的关联,如地理方位、五脏六腑等象征。
诗云:
春回大地,甲乙展东方之木;夏日,丙丁燃南方之火;
秋收之际,庚辛显西方之金;冬藏之时,壬癸蓄北方之水。
在农业领域,天干描述了小麦从“种子、发芽、生长、抽穗、成熟、收割”等全过程。具体来说:
甲,象征包裹种子的外壳;
乙,呈现种子萌发之貌;
丙,象征麦苗分蘖出笔直的杆子,可以联想到“柄”字的意象;
丁,描绘了麦苗茁壮成长的景象,可用“壮丁”、“男丁”作比;
戊,是麦子抽穗的阶段,犹如植物茂盛的形态;
己,指小麦灌浆的肚子部分;
庚,意味着用双手折断麦穗的动作;
辛,以刀片刮下麦粒的情景,辛在古代也指或苦工身上的刻字工具,因此有“辛苦”之说;
壬,挑选优良麦种以备来年播种,可参考“妊”字的含义;
癸,则是将麦子置于阳光下晾晒的过程,可联想到“向日葵”的形象。天干实际上记录了小麦一年的生长周期,也成为了纪年的方法。
天干原意解释:
甲者,指万物破壳而出,披甲而生。
乙者,指万物初生且生长挣扎。
丙者,指万物在阳道之下显现出光明。
丁者,描绘了万物壮硕的景象。
戊者固守也,指阴阳显露,万物已成。
己者止步也,意味着万物阴阳交替即将完成。
庚者,指阴气影响万物。
辛者,指万物初具辛辣之气。
壬者任重也,指阴阳育养之责。
癸者揆度也,指万物可估量判断。
天干字义溯源:
《说文解字》中对于天干的解释如下:甲为天干之首,代表东方的阳气初生,如草木初生戴甲的模样。
乙如初春草木弯曲生长,尽管阴气强盛但草木仍努力破土而出。
丙在天干中代表南方及夏天,万物生长茂盛,阳光普照。
丁为夏日之象征,万物壮硕。古人称持斧劳作的人为“丁”,形象地描绘了劳动者的形象。
戊为之天干,代表威猛的长柄武器。
己为“纪”之本字,“纪”意为在绳上打结记事。己字形象地描绘了万物藏于土中弯曲的形态。
庚代表西方及秋天方位的万物坚硬成果之象。
辛为秋天之象征,代表金之刚硬特性及刀斧劈柴的意象。
壬为“任”之本字,意味着能够胜任事务的技能和才干。
癸代表冬季水土平整的状态和可度量之意。